荀子:「聖人制禮義,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二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錢穆先生在「中國歷史研究法」有此解說:「荀子主張,我們的物質欲望不可超過現有的物質限度。當然現有的物質限度亦須能適應現有人之物質欲望。在此兩者間,須能互相調節。使人的內心欲望與外在物質生產,雙方相持而長。荀子此番話,亦是一種人文本位的經濟理論。可以說,中國人一向的經濟理論,都是以人文主義為立場,或說是以道德主義或禮義主義為立場的。人生的欲望,本可無限地擴張提高,但欲望無限提高,並非人生理想所在。若使物質經濟常追隨於人生欲望之後,而亦求其無限提高,此將使人生永成一無限。無限向前,卻是無限的不滿足,與無限的無休止。此將是是人生之苦痛與禍害,決非人生之幸福與理想。故領導人向前者, 應屬之於道德與禮義,不應屬之於欲望與經濟。人之種種欲望與物質經濟,同須受人生理想與道德之領導。」
欲望無限提高,只知逐利,正正是現今社會大部份問題之核心。還記得賣「日本新鮮進口」之板長嗎?或者八達通賣個人資料? 或者地產佬起樓賺到盡?現香港甚至國內只知馬克斯亞當斯,只知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就像人類歷史從來都只有兩種主義。子孫不肖無知,盲從外國,竟連自己袓宗對人生對經濟之主張與學說懵然不知。
其實,古人早有學說和經驗借鑒。
萬物不捨因有情
1 個月前
6 則留言:
嗯,但荀子的年代,物質催動物欲的速度、力度與幅度都比今天慢,是以提出同步之議可以理解。
今天卻是資本主義因股份化上市化而發展至極端,不斷推出衍生工具以謀求更大利益,於是人性之欲不斷推高,終至沉淪。
資本主義之源頭實從西方不斷向外追求之傳統所衍生,與傳統中國尋求平衡實為兩種完全不同之取態。現今只知西方,不知古中國,當然不會做到荀子所倡。
但小弟認為,「制禮義,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二者相持而長。」在現今仍然可用。只要經濟政策、土地政策等調度得宜,適量限制資本,使人不為物欲所窮,荀子之倡未必不能今用。
當年漢武帝的盬鹽政策,禁賣私鹽,正是從荀子之理念出發,節制資本,使經濟不會變成超水準,人民不追本逐利,使經濟反過來操控人生。此制度之用意,為後世所承襲,此所以中國社會在漢後一直無大資本家出現。
美國之資本增值稅,如買賣股票賺錢要俾稅,又或澳洲所徵之房產稅,亦是節制資本之法。
這些節制資本之法,古今中外都有用到。問題是只知自利之當權者會否採用?
題外話,看今天新聞,原來葉國謙實為承接政府工程公司盈信之董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511&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5243291
這些公司承接大量政府工程,你話有無金權涉及?政府話要起基建,這班人第一個舉腳贊成。靠謀自利之人尋求公利,簡值荒謬。靠他們維護港人整體利益?出賣香港人肯定會是這班人。
共產黨集團無禮無義,在港用物欲控制謀自利之人,操控這小部份人以控大部份人,獨裁統治,最符合共產黨一黨獨大之利益。
最符合他們之利益,我們普通非共黨人受害最大。
劉兄,美國70年代前之金本位制度,以金之存量以定美元之發行量,正正是節制資本之大法!
君不見廢除金本位後,全世界特多金融泡沫?
嗯,明白,多謝瞎子兄的深入分析,小弟受益不少 :)
哇,劉兄,你唔好玩啦,小弟都係瞎子摸象。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