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2007

皇后碼頭之爭的終極目的

信報財經新聞 潘潔
2007-08-02
尋找香港
《皇后碼頭之爭的終極目的》


  「繼去年底政府與保育人士就天星碼頭及其鐘樓拆卸一事發生爭端,事隔半年,皇后碼頭拆卸又引起雙方對峙。雖然抗爭組織本土行動提出的司法覆核已獲法院受理,但政府昨日強行清場,出動大批警員、攀山隊員將示威人士一一帶走。

  保育是香港回歸以來一個新的社會議題,但這個議題一旦形成卻來勢兇猛。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在本質上與○四年保衞海港協會就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提 出司法覆核、灣仔喜帖街重建引起的居民抗爭,以及更早前的西九文娛發展規劃、紅灣半島拆卸等引發的一系列社會事件一脈相承。這些事件表面看起來是就個別發 展項目展開的公民抗爭,但實際上宣洩了社會上醞釀已久的、公眾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公共資源轉移的強烈不滿。

  其實,皇后碼頭(以及較早前的天星碼頭鐘樓)是否具有保留價值,是原址保留還是異地重置,在公眾中也還是有爭議的,並沒有統一的觀點。不少市民 對於抗爭者的絕食、露宿、肢體碰撞等激烈的行動,也有所保留。但是,皇后碼頭、天星碼頭抗爭引起了普遍的同情和支持,是因公眾不知道失去了這些建築地標之 後換來的是什麼。這些抗爭行動得到廣泛的共鳴,是因公眾深切感受到政府發展規劃被壟斷,普通人利益無法透過諮詢程式得到充分考慮的後果。

公共空間變財團領地之爭

  往往,政府的發展規劃與地產商拉上緊密關係。正如一位保育代表懷疑的,天星碼頭、皇后碼頭消失之時就是公共空間變成「私人領地」之日。如果環顧 目前中環的環境就不難發現,填海的土地已經變成了五星級酒店、巨無霸購物中心,以及天價租金的商業寫字樓。再看看港島、九龍其他填海項目,某某港、某某 城,其結果不外就是一小片綠色公園被一個巨大購物中心的排氣口壓迫;一條海濱長廊與塵土飛揚的高速公路並行;甚至某些填海的土地完全變成了私家領地,市民 要被迫消費才能重獲本來屬於他們的看海權利。所以,皇后碼頭的抗爭,包括較早前的西九文娛發展規劃、維港運動、反對紅灣半島拆卸等等、背後實際上是對公共 空間變成財團囊中物的抗爭。

  其實,政府提出的一些拆卸理據,包括已經通過既定諮詢程式,包括「不遷不拆」、「遷址還原」的技術困難等等,並不是完全沒有合理性。但程式正確 與工具理性在群情激憤的情況下已經變得蒼白、缺乏說服力。說到底,由於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導致決策傾斜。政府靠賣地支撐財政開支,政府與財團則共謀城 市「發展」。香港過去十多年的歷史已經有太多例子證明了公共資源被私有化。所以,公眾要抓住每個機會表達對公共資源易手的不滿,借「保育」議題阻止任何可 能阻止的資本獨裁。

  所以,保衞皇后碼頭的最終意義不在皇后碼頭本身,而在於改變這種罔顧公眾利益的社會發展,扭轉港人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更多的高速公路、更高的商業 大樓、更多的購物中心蠶食的趨勢。在這個意義下,保護皇后碼頭終極目標是要凝聚社會力量改變目前的諮詢程式,找到政治代理人,從制度上解決決策程式被壟斷 的問題。

  保育是維護社會持續發展的手段,正因為如何,香港的保育問題需要從長計議,理性討論,並以知性為基礎。社會運動能激發民眾的保育意識,能促使政 府開放政策制定的過程,令更多人得到社會發展的好處,更公平地分擔發展的代價。但是,即興的、個別擊破的、缺乏長期遠景的保育運動始終不能替代制度性的、 持久的、有藍圖的社會保育機制。只有爭取到上述機制,今天保育人士、團體,才能獲得更多市民的認同及支持。

民眾要求參與保育決策

  政府昨日雖然清場成功,但司法覆核結果依然未知。而且一旦法庭判決不利,政府的清場就既付出了代價又失去了意義。但政府顯然也無法輕易放棄一個 已經通過既定程式、已經簽署了各種合約的專案,放棄即導致新政府權威受損。而且,皇后碼頭很可能只是新一屆政府麻煩的開始。據報道,皇后碼頭風波未了之 前,保育團體已經準備轉戰西九。新政府上台以後保育議題恐怕是個與普選一樣棘手的政策領域。

  香港作為一個愈來愈多元化的社會,公眾訴求會愈來愈多,民眾要求參與的呼聲也愈來愈高。政府的政策制定如何在理性與民主之間取得平衡,在知性與 權力之間取得妥協,是各國各地區政府面對的決策考驗。在保育議題成為執政難題的今天,政府與保育團體之間建立一個持續的政策討論平台,展開持久的協商與諮 詢,也許是政府困境中的一條出路,也應該是香港保育問題的長久歸宿。」

8.07.2007

今次到考評局威番次

繼影視處早前在書展「為港爭光」後,再有政府部門揚威。講的是考評局將中英會考評級由ABCDE改成54321加5*。改制不是問題,但考評局有考慮過改制後的一連串後過嗎?

據明報報導,海外多家院校今年獲悉香港英文科改制後,由於對新制評定學生的水平存疑,要求港生今年需應考入學試。之前本來好好的交份成績表給海外院校,上面寫英文B數學A經濟A中文A化學B加起廿幾分,海外院校對比一下之前收的學生成績,沒有問題就可收生。現在的成績表寫英文5數學A經濟A中文5化學B,人家看了發覺跟之前的不一樣,看得一頭煙,當然要左查右查攪一輪,再給你一個test看看你的能力。就算最後沒有問題,無論學生家長都要無謂驚一輪。如果人家英美院校報考人數眾多,沒有人手幫你查,過了報考時限,你話可以追究邊位…


除了升學,搵工亦有問題。電視上看見雇主協會主席話不知今年改制。這麼重要的變化考評局竟然沒有對外宣傳。不是說什麼都要遷就香港的雇主,但在香港這個搵食大過天的地方,這可是有實際需要啊。同學出外見工,雇主想看看同學的語文能力,才發覺成績表上是與從前的ABCDE不一樣的12345加5*,我想第一個疑問是1是不是從前的A,2是不是從前的B?再想想:「公司的阿強英文拿的是C,都幾好,但面前這個拿的是3,那跟C怎樣比呢?」雇主最後極有可能叫這位英文拿3的先回家等消息,然後問問行家的意見先算。

無論學生家長
雇主都要費更多的時間精神應付考評局這個在政府冷氣房出世的硬膠評級。硬膠是膠定的了,可是浪費了時間精神後香港市民得著的是什麼?

?...?...?...?

真要麻煩有識之事幫幫忙解答。

無論是最近的考評局(其實每年都出事),或之前
影視處、亡命纜車360和天星事件,都給我政府不是「以民為本」的感覺。政府口口聲聲話要「以民為本」,可是出來的永遠是兩件事。究竟,這個「港人治港,為港人謀福祉」的香港政府內裡發生了什麼事?不要忘記,回歸前,政府可是個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公務員團隊」的管治機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