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說十多年前遊德時,替台灣工廠老闆在德國商展會兼職推銷員。一位在大陸開廠仿造意大利燈具的,說大陸工人如果不經提點,做起事來,比機器還像機器。
老闆吩咐工人用砂紙和滑油將燈座打磨,刻意造出手工製品的層次感,從而出口賣得好價。然而,工人如非悟性高,一般會將銅座打磨得如機器拋光一樣,光潔可鑒。
老闆續說,大陸的農民工在貧乏的共產主義工業時代長大,從未見過優秀工藝。農村能見到上好銅器,在寺廟和宗祠。但「破四舊」之後,誰能見到寺廟裡的銅鐘、銅鈴、銅鼎、銅爐與銅燭台?
沒有完整的實物參考,憑空如何能造出上好的燈具?
皇后碼頭的歷史
以下一段皇后碼頭的歷史,是從yahoo找到的:「在殖民地時代,皇后碼頭是香港政府官員及英國皇室成員使用的碼頭。由港督金文泰開始,歷代候任港督,從英國抵達香港以後,會由啟德機 場或九龍某一處上船前往港島,然後乘坐港督遊艇「慕蓮夫人號」抵達中環,並在皇后碼頭上岸。
1962年,皇后碼頭旁邊的香港大會堂和愛丁堡廣場落成。港督在皇 后碼頭上岸後,於愛丁堡廣場舉行歡迎及閱兵等就職儀式,然後前往香港大會堂宣誓。1975年和1986年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訪問香港,也是在皇后碼頭上 岸,然後到愛丁堡廣場參加歡迎及閱兵等儀式。」
皇后碼頭和旁邊的香港大會堂和愛丁堡廣場的整個範圍,我認為是繼港督府之後,最能代表香港1997年前的殖民地歷史。
有人說搬開或者拆掉皇后碼頭都沒有問題。其實皇后碼頭、香港大會堂和愛丁堡廣場的整個範圍就像人的臉。如果大家認為將自已的雙眼搬上額頭或者拆掉都沒有問題,我相信皇后碼頭搬去北京亦未嘗不可。
所以,皇后碼頭如不幸拆毀或被迫搬離原址(赤柱?),原來的歷史意義將盪然無存。
香港的歷史將會毀容。
試問我們的下一代怎能從被毀的臉孔,尋回自已的根和對家的歸屬感?我們的下一代如何能找回自已的過去?
不知道自已所走過的路,如何能面對將來,尋找出路?
5 則留言:
很久前已說, 皇后碼頭的歷史意義更大於天星, 因為那是殖民地結束的最後見證.., 但我們的擦鞋政權, 總以為留下歷史等於不愛國..,不x知所謂...
這是我還未寫刁民時寫的, 當中就提到有學者要改街名, 給你看看:
http://yipyatchi.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5114
歷史事實那段沒有爭議﹐繼港督府後最具殖民時代的代表性也沒有問題﹐但如何推論出搬離原址就歷史意義蕩然無存呢﹖
用回你的人面比喻﹐將個鼻搬去額頭當然有問題﹐但整下容﹐托高個鼻就沒有問題了。搬去北高或搬去赤柱不可﹐但向後移幾十米有什麼大不了呢﹖後移十幾米(或日後搬去海邊)還算不算原址﹖如何令歷史意義蕩然無存呢﹖
葉兄:
多謝你的回應。
今天生果有練乙錚的訪問,真巧。
其實對現代中国來說,香港的殖民地歷史正是大家反思的好題材:
150多年前割讓香港,就是中国之前幾百年封閉和自大的結果。
以史為鑑,沒有什麽不光彩的。
如果你認為將眼搬上額頭或其他地方沒有問題,那沒有關係。這是價值觀的不同。
歷代候任港督由皇后碼頭上岸,於愛丁堡廣場舉行歡迎及閱兵等就職儀式,然後前往香港大會堂宣誓。到實地看,如果皇后碼頭不在原址,而需移到新的海岸或在新的P2公路後,市民或者我們的下一代將無法把她與愛丁堡廣場和大會堂的關係再連起來。
所以我說歷史會毀容。歷史意義會蕩然無存。
而且,看政府在公聽會發放的填海文件,你會發現皇后碼頭是不需要移開的。http://www.legco.gov.hk/yr06-07/chinese/panels/plw/papers/plw0327cb1-1184-4-c.pdf
詳情可到香港獨立媒體看看。
入夜後眼花睇錯。我還以為你說將眼搬上額頭或其他地方沒有問題。
現在政府的方法不是托高個鼻,而是將鼻(用你的例子)移去額頭。
發佈留言